今年以来,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扎实推进“三个年”活动,全力以赴抓项目、扩投资、促招商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平稳态势,实现良好开局。
经济运行主要特点
根据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,2023年一季度,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26.69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增长6.1%,全市排名第六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增加值1.24亿元,增长3.2%;第二产业增加值60.85亿元,增长7.2%;第三产业增加值64.6亿元,增长5.2%,三次产业结构为:0.98:48.03:50.99。
一、工业生产低位增长。一季度,全区规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64.92亿元,同比增长2.9%,全市排名第8;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.6%,全市排名第6。
“五大支柱”行业产值增速呈现“三升两降”。能化工业实现总产值27.92亿元,同比增长20.5%;医药制造业实现总产值18.40亿元,同比增长4.1%;装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58.97亿元,同比增长3.1%;电子工业实现总产值41.01亿元,同比下降9.3%;食品工业实现总产值4.80亿元,同比下降6.9%。
能源工业拉动增长。一季度,能源工业完成产值22.84亿元,同比增长27.5%,拉动工业产值增长3.06个百分点;非能源工业完成产值142.03亿元,同比下降0.2%。
产销衔接良好。一季度,规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52.94亿元,同比增长2.0%,产销率92.7%。
二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。一季度,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.81亿元,同比增长7.8%,全市排名第10。
工业投资拉动增长。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.1%,其中,工业投资增长9.1%;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.2%。
房地产开发投资“扭负为正”。一季度,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.6%,较去年全年高7.4个百分点。其中,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4%,较去年全年降幅收窄51.2个百分点;商品房销售额下降43%,较去年全年降幅收窄42.6个百分点.
民间投资降幅收窄。一季度,民间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0.6%,民间投资下降10.7%,降幅较上月收窄19.7个百分点,低于全市民间投资11个百分点。
秦都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较快。一季度,秦都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13.7%,增速较同期提高36.1个百分点,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全区投资贡献率为23.3%。其中,咸阳市高科一路跨渭河大桥工程、引汉济渭咸阳北塬城乡供水工程、高科五路(河堤路—伟二路)等市政工程项目对基础设施投资带动大。
三、消费市场稳步增长。一季度,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.03亿元,同比增长10.76%,全市排名第九。其中,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.53亿元,同比增长13.9%,全市排名第八。
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,限上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2.51亿元,同比增长14.6%;限上乡村消费品零售额0.02亿元,同比下降48.4%。
按消费形态分,限上餐饮收入1.6亿元,同比增长31.2%;限上商品零售50.93亿元,同比增长14.1%。
按销售类别分,限额以上粮油、食品同比增长4.4%;饮料类同比增长51.9%;烟酒类同比下降30.6%;服装、鞋帽类同比增长9.6%;化妆品类同比增长7.4%;日用品同比增长38.8%;五金电料类同比增长19.7%;家用电器及音像制品类同比增长41.9%;家具类同比增长28.3%;中西药类同比增长17%;石油制品类同比增长20.3%;通讯器材类同比下降93.2%;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3.5%;汽车类同比增长13.7%。
四、居民收入稳步增加。一季度,全体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1176元,增长5.0%,较上年同期增加528元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1564元,增长4.9%,较上年同期增加540元。
总的来看,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,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,我区新增产能和发展后劲不足问题突出,经济回升基础不牢固,下一步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、省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深化“三个年”活动,持续推动各项稳经济政策落实见效,不断巩固全区经济稳定发展势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