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“三夏”工作开展以来,马庄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要求,以“标本兼治、疏堵结合、属地管理、源头治理”为原则,通过机械化作业、资源化利用、系统化防控等举措,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,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。
在广袤的麦田里,一台台秸秆打捆机正开足马力作业,将散落的秸秆快速压实、捆扎,变成一个个重约35斤的方正草捆。这些金黄的秸秆捆经过统一回收后,将被加工成优质农场饲料,真正实现"变废为宝"。据了解,这种秸秆饲料化利用模式不仅延伸了农业产业链,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,还为后续秋播扫清了障碍,有效降低了群众的整地成本和时间投入。
为确保工作取得实效,马庄街道建立了由包抓领导、包村组办、包村干部、村级负责人和防火员组成的五级联动机制,重点抓好防火安全、机械操作和大气污染防治等工作。同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,通过修缮路灯、排查修补生产道路、设置专门晒麦区域等措施,既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,又提高了作业效率。
通过科技赋能、多方协同和基础保障等系列措施,马庄街道成功将秸秆这一"生态包袱"转化为发展资源,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、惠农利民的绿色发展新路子。这种创新做法不仅改善了空气质量,更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秸秆综合利用带来的实惠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